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首页 期刊简介 消息通知 编委会 电子期刊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生物陶瓷及其BMP和TGF复合物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及成骨效应的研究

Related research of new bone formation and segmental bone defects repaired with bioceramics as carriers for BMP and TGF in viro

作者: 朱明华;曾怡;孙涛;王林;彭蔷;艾尚荣;蔡维东 
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所,成都,610041
关键词: 生物活性陶瓷%细胞外基质%BMP%TGF-β1%修复骨缺损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页码):2007·26·4(401-407)
摘要:

目的 制备生物活性陶瓷细胞外基质复合材料,并通过动物体内骨植入研究,探讨人工骨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相互作用机理,为骨替代材料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合成TCP、CHA、HA,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TCP/BMP、CHA/BMP复合材料,植入兔桡骨10 mm骨缺损,同时加入TGF-β1,同时以单纯的TCP、CHA、HA材料组做对照.通过X线摄片及生物力学测定,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染色分析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及材料的降解规律.结果 术后动物均无不良反应.复合材料组植入2周时,骨断端部位可见软骨细胞;4周时可见新生软骨及骨组织,并向板层骨转化;8周时材料界面可见板层骨形成,TCP、CHA材料明显降解吸收,骨形成量明显增加;16周时材料界面新生骨趋向成熟,CHA材料降解区域由大量板层骨、骨髓组织填充;24周时新骨形成进一步增加,骨组织接近正常,但HA降解不明显,复合材料组新骨形成量明显高于相应的单纯材料.骨组织标本放射学及扫描电镜检测结果与组织观察结果基本一致.16周生物力学测定最大负载、弯曲及张力指标接近正常,与相应的单纯材料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细胞外基质的加入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同时也加速了新骨的钙化.结论 三种生物陶瓷是细胞外基质的理想载体,生物陶瓷基质复合材料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其中可降解生物陶瓷将是一类较为理想人工骨替代材料.

参考文献: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编辑部
电话:010-64456508  传真:010-64456661
电子邮箱:llbl9102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