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方式,不同的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不同。然而,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所进行的运动疗法存在理解和力度控制偏差,导致自主参与程度不合理,使实际的运动治疗方式与最初设想的不同。本研究以青年人为研究对象,旨在确立一种客观判断主动和被动运动差异的特征性指标,用以分析和评价青年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而矫正因自主参与程度不同导致的运动方式偏差。方法 实验选取24名20~30周岁的健康青年人作为受试者(男、女各12人),实验内容为在脚踏车上先后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运动速度为30 r/min,持续时间3 min。运动过程中,利用肌电测量系统记录受试者腓肠肌肌电信号、足底压力测量系统记录足底压力大小。结果 不同运动方式下,腓肠肌肌电信号峰-峰值、积分肌电值和足底压力AD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界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腓肠肌肌电信号方差值和足底压力最大值分界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结论 不同运动方式下,肌电信号峰-峰值、积分肌电值、方差值和足底压力AD值、最大值分界明显,很可能可以作为判别青年人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客观指标,用以评价受试者自主参与运动治疗的程度。
|